首页-> 统计信息

人口总量稳步增长 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宁夏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口规模、结构和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发展平稳有序,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环境。

一、人口控制成效显著,人口发展平稳有序

宁夏人口由1949年末的119.75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688.11万人,70年增加568.36万人,增长4.75倍,年均增加8.24万人、增长2.57%,年均增速比全国高1.19个百分点,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宁夏虽属人口迁入型地区,但人口增长仍以自然增长为主,70年间自然增加455.05万人,占全部增加人数的80.06%;迁移增加113.31万人,占19.94%。从纵向比较看,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是,总量由少到多,增速由快到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生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直接效应: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人口发展中,宁夏人口经历了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从大的方面来看,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分水岭,人口增长先后经历了由无计划增长到有计划控制的变迁过程。

1949-1981年,宁夏人口发展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的自发的人口高增长阶段且增长升降变化起伏较大。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国家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抽调大批干部、职工支援宁夏建设,1958年和1959年,宁夏先后净迁入人口9.60万人和13.73万人,净迁移增长率为51.48‰和68.27‰,人口年增长率为7.88%和7.9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人口发展历史上人口年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年份。此后,时遇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宁夏出生人口骤减、大量人口外流。宁夏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58年的24.34‰下降为1960年的2.68‰、1961年的2.32‰,分别下降21.66个和22.02个千分点。1961年和1962年分别流出10.46万人和11.50万人,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下降为50.25‰和57.25‰,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下降为4.68%和2.09%,形成宁夏人口发展历史以来人口年增长率最低年份,两年共流出21.96万人,将1958年和1959年流入人口稀释殆尽。1949年至1981年的32年间,宁夏共增加263.63万人,年均增加8.24万人,年均增长3.70%。其中,迁入人口56.01万人,年均净迁移增长率7.23‰;自然增加207.62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26.83‰。

1982-2018年。1982年宁夏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并制定了“城乡有别,民族有别、山川有别”的“1、2、3、4”生育政策(即: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妇只准生育一个孩子;城镇少数民族和农村一对夫妇最多生两个;南部山区8县农村的少数民族一对夫妇最多生三个。凡规定可以生两个或三个孩子的,生育间隔期为四年)。2014-2016年,宁夏又先后3次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由于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实行并逐步加强,宁夏人口发展进入了有计划增长并逐渐趋缓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2年的23.13‰降为2018年的7.78‰,下降15.35个千分点,除几个特殊年份外,是建国以来宁夏人口再生产水平最低的时期。37年间人口总量增加304.73万人,年均增加8.2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9%。其中,迁入人口57.3万人,年均净迁移增长率2.85‰;自然增加247.43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12.29‰。与前一阶段相比,年均增长率下降2.11个百分点,年均净迁移增长率和年均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4.38个千分点和14.54个千分点。需要强调的是,若按1982年宁夏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测算,36年累计少生233.02万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要素的压力。

(二)间接效应:人口分母影响减弱。1949-1981年宁夏人口年均增长3.70%,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3%,人口增长弹性系数0.41。而1982-2018年,宁夏人口年均增长1.57%,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0%,人口增长弹性系数0.16。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表明,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负担的人口仅相当于计划生育前的四成,人口分母影响明显减弱,表明人口控制过快增长取得重大成就。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协调度明显改善。2018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4094元,比1949年的94元增长574倍,比1978年的370元增长145倍,比2012年的36575元增长47.9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117元、1978年的346元和2012年的19507元,增加为2018年的31895元,分别增长272倍、91倍和63.5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77.2元、1978年的116元和2012年的6776元,增加为2018年的11708元,分别增长151倍、100倍和72.79%。不考虑死亡因素影响,若按1982年的生育水平计算,2018年宁夏人口总量将达到921万人。若这样将会使人均占有量大打折扣,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的改革发展成果也将大为缩水。

(三)长期效应: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现代型。按照“世界人口监测”划分标准,总和生育率在2.5以下,平均预期寿命在65岁以上,人口低速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新中国成立前,人口的死亡水平比较高,平均预期寿命比较短。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35岁左右,依据当时各种条件,宁夏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会高于这个水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宁夏各项事业的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死亡水平迅速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宁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73-1975年为62.50岁,1981年为65.48岁、1989年为 68.62岁、2000年为71.32岁,2010年提高到73.38岁。总和生育率由1981年的4.06、1989年的2.61、2000年的1.99、2010年的1.76,下降为2018年的1.57。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低速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

二、人口有序增长,生育政策调整初见成效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逐步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作出了一个顺应国情民意的决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推算,宁夏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口总量最高峰值在2015年,为54.69万人,之后开始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18年减少到53.73万人,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0.96万人。2007-2015年的9年间,宁夏出生人口持续保持在9万人以下,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高峰生育群体的生育优势并未体现。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再生产呈现逆转,人口生育水平持续多年向下的态势不复存在,人口出生率反弹,向上的拐点凸显,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从绝对数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出生9.19万人、9.12万人和9.12万人,均高出前9年中各个年份的出生人口总量。从相对数看,二孩比重明显上升。从下表所列数据中可以看到,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前,宁夏分孩次构成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81年出生的人口中,1孩占30.36%,2孩占20.15%,3孩及以上孩次占49.49%。在计划生育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孩比重明显向1孩转移,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1孩,比重高达55.99%。2018年是实施“全面二孩”的第三年,在生育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使部分渴望想生育二孩家庭的生育意愿得到了释放,孩次构成发生质的转变,明显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征。1孩比重由2016年的50.94%下降为36.93%,2孩比重由37.44%上升为43.98%,3 孩及以上孩次比重由11.62%上升为19.09%,生育政策调整成效明显。

三、城镇化发展进程快,城乡结构变化显著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理念,统筹山川城镇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全国之先河,率先以省为单位编制和实施空间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2018年,宁夏居住在城镇区域人口为405.16万人,城镇化率58.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82.95万人,占41.12%。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24.77万人,年均增加12.4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90.99万人,年均减少5.0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26.3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6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7.2万人,年均增加12.87万人;乡村人口减少36.28万人,年均减少6.0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8.2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城镇建设大规模开展,2018年宁夏城区面积为2490.7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666.09平方公里。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使城镇集聚功能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宁夏城镇就业人员174.47万人,是1949年4.08万人的42.76倍,是1978年43.28万人的4.03倍,比2012年134.4万人增长29.81%。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从1949年的84.1:3.5:12.4、1978年的23.6:50.8:25.6,演变为2018年的7.6:44.5:47.9。其中,服务业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2018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75.07亿元,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19%,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四、人口有序流动,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宁夏五市中,银川市人口最多为225.06万人,石嘴山市最少为80.44万人,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率银川市最高为3.32%,固原市最低为1.6%。宁夏北部川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组织南部山区处于生态恶劣、极度贫困、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状态人口向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对较好的川区生态移民,促使我区人口重心“由山向川”“由南向北”“由村向城”转移,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沿黄生态经济带转移和集聚,使得人口分布趋向合理。南部山区8县(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44.65%、1978年的42.02%和2012年的 33.15%,下降为2018年的31.12%,分别下降了13.53个、10.9个和2.03个百分点。

五、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

1949年末,宁夏6岁以上人口识字者仅占总人口的8.5%,全区90%以上的人口是目不识丁的文盲。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区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2年,只相当于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36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5.6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7.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为8.5年,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9年,比1982年增加4.53年。全区每十万人中拥有受各种教育人口由1982年的47184人增加到2015年的83752人,其中,受大学教育人口由662人增加到13998人,受高中教育人口由5294人增加到13541人,受初中教育人口由15536人增加到30848人,受小学教育人口由25693人减少到25365人。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得益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49年前宁夏没有高等学校,1958年建立3所高校,2018年增加到19所,在校生13.17万人,比1958年的0.03万人增长438倍。2008年9月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系列,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实现零突破。2018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70%,在西部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全力推进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进入新阶段。2005年实施了惠及53万贫困学生的“三免一补”政策。2006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覆盖全区城乡的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提前一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目标。2018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0.5%。

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高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2010年宁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38岁,其中男性71.31岁,女性75.71岁。与1981年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7.90岁,其中男性提高7.11岁,女性提高9.45岁。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一是人民生活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脱贫富民战略实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区7年累计减贫79.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2.9%下降到2018年底的3%,下降了19.9个百分点。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看,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4.5%,比1978年下降了3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7.3%,下降了49.22个百分点。二是医疗事业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乡镇远程会诊、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充实基层医疗队,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四个全覆盖”,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社保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宁夏常住人口中医疗保险参保率98.64%。调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75.99%(调查数据)。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在全国率先建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适时提高离退休人口基本养老金。


附件下载: